出处:明·鹿善继《请发帑疏》:“臣今日之请,非但司辽饷言辽饷,实在新库言新库,计穷力诎,不得不出于此。”
出处:唐·崔致远《补安南录异图记》:“莫审涂程,汥履者计日指期,沉浮者占风定信。”
出处: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·大同志》:“事终无成,败亡可计日而俟。”
出处:《梁书·王僧辩传》:“子仙等困蹙,计无所之,乞输郢城,身还就景。”
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89回:“此乃陛下洪福齐天,得此大帅,可计日奏功,以安社稷者也。”
出处:《太平御览》苻坚为慕容冲所袭,坚驰騧马,堕而落涧,追兵几及,计无由出。马即踟蹰临涧,垂控与坚,坚不能及。马又跪而授焉,坚攀之,得登岸而走。 卷六九引《异苑》
出处:元·张氏《青衲袄·偷期》:“计上心头,暗令家童私问候。”
出处: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:“君子计行虑义,小人计行其利。”
出处:明·赵南星《答蔡闻吾书》:“乃门下遂跃马东归,计无返顾。”
出处:《金史·术虎高琪传》:“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,州郡残破不复恤也。宣宗惑之,计行言听,终以自毙。”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论》:“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,非能勇也,其计画无复之耳。”
出处:《旧唐书·房玄龄传》:“今计勋行赏,玄龄等有筹谋帷幄,定社稷之功,所以汉之萧何,虽无汗马,指踪推毂,故得功居第一。”
出处:明·张居正《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》:“山藏川纳,记功忘过者,明主之深仁也。”
出处: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夫立政之要,,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,宣帝征张敞于亡命。”一本作“记功忘过”。
出处: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脊令在原,兄弟急难。”
出处:清·陈维菘《贺新郎·乙卯元日》:“抖擞门丞秦叔宝,贝带璘斒光射,笑公等、寄人檐下。”
出处:《晋书·蔡谟传》:“[蔡谟]迁侍中、司徒,上疏让曰:‘伏自惟省,惜阶谬恩,……上亏圣朝栋隆之举,下增微臣覆餗之衅,惶惧战灼,寄颜无所。’”
出处: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赵莹传论》:“赵莹际会风云,优游藩辅。”
出处:宋·黄庭坚《寄黄几复》诗:“我居北海君南海,寄雁传书谢不能。”
出处: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四回:“虽欲寄迹林泉,不但不敢,亦且不忍。”
出处:柯灵《序言》:“一九六二年春,曾有过一度愉快的促膝长谈。那时政治上正好有一段霁风朗月的日子。”
出处:宋陈亮《谢罗尚书启》:“霁月光风,终然洒落。”
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。”
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六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大行,蹄申膝折,尾湛胕溃,漉法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”
出处:宋·朱熹《记外大父祝公遗事》:“公每清旦辄携粥药造之,遍饮食之而后返,日以为常,其他济人利物之事不胜记,虽倾资竭力无吝色。”
出处:宋·陈亮《廷对应制》:“际遇风云凡事别,识功日月壮心愆。”
出处:宋陈慥,字季常,其妻柳氏凶悍而好嫉妒,陈慥颇为惧怕。事见宋·洪迈《容斋三笔·陈季常》。
出处:毛泽东《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》:“属于边区管辖地域内,一切已经分配过的土地房屋和已经废除过的债务,本府本处当保护人民既得利益,不准擅自变更。”
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讲经文》:“常行慈悲,济贫拔苦,归将有余数不足者,将安乐施厄者。”
出处:语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飘风则大和,厉风济则众窍为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