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南史·孝义传下·陶季直》:“季直不能阿意取容,明帝颇忌之,出为辅国长史、北海太守。”
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灯火楼台》:“丈夫是个阿斗太子,哪怕你是诸葛亮,也只好叹口气。”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楚元王传》:“以不能阿尊事贵,孤特寡助,抑厌遂退,卒不克明。”
出处:唐 吴兢《贞观政要 政体》:“比来惟觉阿旨顺情,唯唯苟过,遂无一言谏诤者,岂是道理?”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严光传》:“怀仁辅义天下悦,阿谀顺旨要领艳。”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匡衡传》:“阿谀曲从,阿上罔下,无大臣辅政之义。”
出处:《孔丛子 抗志》:“不度理之所在,而阿谀求容,谄莫甚焉。”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封禅书》:“怪遇阿谀苟合之徒,……不可胜数也。”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9回:“这人虽读经书,却是阿谀谄佞之徒,心地匾窄,只要嫉贤妒能,胜如己者害之,不如己者弄之,专在乡里害人。”
出处: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 汉人规戒》:“汉人于交友故旧,动存规戒,其不肯阿意顺旨,以限于非义,此风凛然可喜。”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》:“阿意苟合,以说其上。”
出处:《金史 本纪第六世宗》:“以辅朕之不逮,慎毋阿顺取容。”
出处:《新唐书 杨再思传》:“居宰相十余年,阿匼取容,无所荐达。”
出处:《晋书 顾和传》:“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,颌假其名号,内外皆奉诏。”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,自陈尝有阿保之功。”
出处:
出处:《世说新语》中记载:西晋的王衍是所谓的“品行高尚”的清谈人士,据说他口里从不提到“钱”字。他老婆想试探王衍的虚实,趁王衍熟睡之时,叫仆人绕着王衍的床边铺上一大圈钱。王衍早晨醒来见到床边的钱妨碍他行动。便叫来仆人说“举却阿堵物”。举却:拿开。